Zhongtian Story
中天故事
出彩中天人丨 中天建筑设计院保障房设计产品经理孙海章: 保障房设计产品提升之路

孙海章:中天建筑设计院院长助理、建筑所所长、保障房设计产品经理,一级注册建筑师、高级工程师。近年来,带领保障房设计团队相继拿下大江东新湾街道城乡一体化安置小区、浙南科技城瑶溪北单元城中村改造工程设计、永西村安置房、东湖北路公租房、宁围街道二桥村安置房等保障房项目。

设计真的可以产品化吗?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产品”不是新概念,但对传统设计行业来说却是新视角。2021年,中天建筑设计院在行业内率先实行产品经理制度,利用产品方法理念,系统规范地对建筑设计产品进行技术研发和创新提升。

两年过去了,作为深耕时间最久、设计体系最为成熟的设计类型,通过产品化思维模式的淬炼,保障房设计产品怎么样了?


0b8c265afc0dd5d4c2fa9f604ac7262.jpg

转变思维

创新挖掘保障房业务


2022年,房地产下行冲击,受到直接影响的,还有依托房开企业为主体的设计院,拼规模和拼体量的标准化设计突然没那么奏效了,取而代之的是差异化、特色化的非标设计。经历过地产繁荣时期的孙海章比谁都懂行业带来的阵痛。

就像一个体积庞大的东西飞速运转久了,突然说要调整方向,很难,需要找一个“突破口”。而“产品”化思维就是设计院业务升级的突破口之一。

长期以来,建筑设计企业项目实施思路更多是立足于图纸交付,缺少对项目成果的梳理,而以产品化思维为导向,实现从图纸交付向产品交付的转变,“这其实强调的是企业的资源整合能力。”深耕建筑设计15年的孙海章,是这场“思维转变”的积极拥护者,“过去,我们是传统住宅业务+新兴业务的多元化布局,但由于大部分新兴业务原发于传统住宅业务,业务同质化、布局宽但规模小而散,导致了对内部资源配置的争夺。”渐渐地,他发现,原来的业务模式突然走不通了。


f12a4b79c43e5845b681ec7adb0f4b3.jpg


在市场上摸爬滚打久了,孙海章深谙客户想要的是什么,“实际上,用产品的思维做项目,其实是一种用户导向思维,我们的客户需要什么?不是设计、功能、材料的拼凑组合,而是想要获得一种切实的解决方案。”他举了一个通俗易懂的例子,“就像买车是为了切实解决人们的交通问题一样。”

对于孙海章而言,他要做的保障房产品就是要切实解决新青年和新市民的住房难题。站在产品思维的视角裂变业务,势必要在裂变前对保障房产品所针对的市场环境趋势、具体应用场景、客户群体需求、竞争格局以及核心价值进行精准的分析研究定位,才能够更好地识别保障房业务的创新方向。



修炼内功

构建标准化产品体系


长期以来,设计院的生产模式,更像是中世纪的“手工作坊”,而非现代社会的工业化生产,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设计院的发展规模和生产效率。面对投标任务和日常生产任务的双重重压,标准化是一条可行的捷径。

但标准化非一日而成,产品标准化的过程,对研发、创新及成果转化,都有着极高的要求。简单的复制粘贴,决难抵御市场的浴火考验。如果盲目标准化,无体系,无竞争力,这样的标准化纳入的越多,反而越容易出现问题。

根据设计院的实际情况,孙海章从投标技术和生产两方面着手构建标准化体系。结合市场研判和历史经验,他针对性地建立了公租房、共有产权房和安置房三种产品体系,带领研发团队对历年近500万平方米的保障房项目进行分析,整合资源,建立“宝藏”设计库,并针对性地研发了立面、户型、投标文本框架及专项专篇模板等常用的模块化设计手册。

产品标准化手册更像是一本生活手册,通过从技术层面的落地,形成设计师都能够方便执行、简单操作的标准化语言,从而有利于形成“自上而下”的快速有效的产品复制和成果转化,让设计师设计有参考、有依据,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设计效率。

此外,通过调整生产关系,对投标设计周期和人力安排进行标准化管理。以前以项目为单位,现在调整为以模块为单位,这样带来的直接好处就是设计师能像“弹钢琴”一样,统筹协调自己的各项工作,极大的提升了投标效率。通过不断磨合、优化和调整,一个投标项目,从以前的20天到15天,再到现在的10天,基本上就能完成整个流程。

不仅如此,从全产业链来说,设计院发挥设计先行优势,最大限度地将标准化设计理念和先进建造技术、项目运营经验融会贯通,能够使产业链各参与方高效对接并减少错误和偏差,提升产业运行效率,推动产业转型与升级。这是孙海章对标准化产品体系搭建的另一层面的思考。

一套标准化体系,从提出到积累优化成型,绝非短时间内可以一蹴而就。虽然在目前的设计市场上,各家设计院都在试水推出各类产品,但这只是外在的招式,标准化的建立,才是内功,招式好学而内功难修。


修复“bug”

更新迭代差异化产品


常常会有人问孙海章,做产品标准化与产品创新是不是相互矛盾?他的回答是:“相反,一条健全的产品标准化体系,必需是两者的结合体,这样才能使整个体系具有生命力。”

标准化是手段,而不断创新带来的差异化才是核心。

从设计师到所长,孙海章花了10年时间,从项目经理到产品经理,花了5年时间。毋庸置疑,他身上具备了产品经理所需的设计基础和管理经验。但出人意料的是,客户思维模式才是他瞄准机遇、拿下项目的关键武器。

拿下东湖北路公租房项目就是最好的佐证。为了寻求市场突围、打响设计院保障房新模式的“第一枪”,孙海章第一时间抢抓信息收集和业主甄别,在瞄准目标后快速准确出击。从带领团队学习政府文件到深入剖析业主需求定位,从一次次的登门拜访到讲好真实的企业故事,他站在业主的角度探讨双方互利共赢的模式,更注重提升站位、想先一步、想深一层,将院里的经验优势摆到台面上,将客户的真实需求说到心坎里,为赢得项目打下了基础。

 为什么这么重视客户的体验?面对提问,孙海章很直接回答道:“因为只有直接面对客户、面对市场,才能知道他们想要什么,并针对性地做出差异化的解决方案。”这是他的打法逻辑——通过持续创新,保持保障房产品持续的领先和竞争力,在加强效率的同时,满足客户需求。

近年来,在房住不炒、租购并举的政策定位下,国家正在扩大保障性住房的供给,浙江省的目标是在‘十四五’期间建设120万套,“这说明我们深耕的领域市场还很大。”对于保障房的市场前景,孙海章很有信心,“未来,保障房产品的要求一定不会低于商品房的标准,杭州、温州已经开始有这个趋势了。”

在面对“保障房如何设计出新意”的发问时,孙海章也毫不发怵,“就像计算机软件更新修复“bug”一样,我们一直在对保障房产品进行更新和迭代,向做精做专方向发展。就拿户型来说,我们每半年就要进行一次微迭代,两年就要进行一次换代。”


以战代培

匠心锻造保障房团队


“产品是产品团队构建的结果。”

提升设计师商务谈判、方案汇报的能力很重要,尤其是面对保障房这项事关民生的重大工程,设计师要面对的不仅是建设方,还有业主代表、社区街道,以及发改、规划、住建等政府部门,不同的汇报对象讲述的方向不一样,“汇报不好这个项目有可能直接就没有了。”孙海章十分重视团队的方案、报价、技术等方面的多层级能力,无论是标书编制、述标,还是客户拜访、商务礼仪,都在“走出去、讲出来”中实现以战代培,解决他们只会画图,不会交流的弊端。

“以前我方案汇报得不好,孙所就经常锻炼我,让我跑项目、跑会议,多走动学习。”设计师徐文俊作为所里的方案主创,经常要向甲方汇报方案成果,在孙海章有意地培养下,徐文俊逐渐成长为部门里“能说会道”的“徐爷”,并顺利升任保障房设计产品副经理。去年年底院里项目评优评先,徐文俊汇报的宁围街道二桥村安置房项目方案在全院获得最高分的评价,拿下优秀建筑方案创作一等奖。


8f1f95a667d81357b69cfc59f2f7135.jpg

对于保障房团队的管理,孙海章刚开始也是一个懵懂的“小白”。“带团队要讲方法,这是院长教会我的。”在探索中,孙海章琢磨出了一套“思维+手段+方法”的管理理论,他把对保障房团队的培养分“建立目标、阶段培养、分层管带”三步走,“讲章法,守规矩,同时让员工有提升、看得到希望,才能留住他们。”在孙海章的带领下,团队四年蝉联“先进部门奖 ”,绩效在所有生产所中连续四年排名第一。

两年来,保障房设计团队已完成第3代产品的研发,3个类型的标准化手册制定,并在公投市场累计中标项目6个。坚持产品化思维,久久为功,中天建筑设计院将持续在保障房、产业园、医养建筑、教育建筑四大设计产品上发力,推行完善产品标准化,打造属于中天特色的设计产品之路。


法律声明
隐私政策